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电子应用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1.学 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电路分析、电子CAD、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机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机电设备电气故障诊断技术、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技术、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具备机电设备电气部件的装配与调整、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电路分析、电子CAD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子测量与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机电设备的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6.掌握PLC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
7.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知识;
8.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协调工作与团队合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英文资料翻译、阅读和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
3.具备电路分析和电子CAD、以及电气图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4.具备PLC技术应用的能力;
5.具备机电设备电气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6.具备应用仪器仪表和检测工具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诊断、故障排除与维修的能力;
7.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机床维修的能力;
8.具有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信息和创新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人民服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2)拥护宪法,有民主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知法、懂法、守法;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
4)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爱岗、敬业;
5)具有高尚的人格品德,自尊、自强、自立、自爱、自重。
2.专业综合素质
1)掌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能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能运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
3)具有机电设备电气安装、调试、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维修与管理和机电设备操作的专业技术素质;
4)具有再学习,提高和更新知识,不断发展和拓宽业务领域的素质。
3.身体心理素质
1)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保健,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
2)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文化修养。思维敏捷,思路开阔,逻辑性强,有信心,决心和恒心,沉着、理智、坦诚、热情、乐观、刚毅,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丰富;
3)具有乐观向上、富有朝气的性格气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等级要求 备注1 普通话 二乙以上等级证书 必修
2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A级或三级证书 必修
3 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一级及其以上证书 必修
4 电工 初级证书 必修
5 电工 中级证书 必修
6 普通钳工 中级或高级证书 必选其一
7 数控机床操作工 中级或高级证书
8 焊工 中级证书
9 电工 高级证书
(五)毕业条件
获得148个以上学分、普通话二乙以上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合格证书和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者,方可毕业。
四、毕业生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
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的机电设备电气安装调试与管理、机电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机电制造业的机电设备操作等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从事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机电设备的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等工作。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一)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CAD、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机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应用、信号与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数控原理与系统、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机电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二)各类课程学分和教学课时比例
本专业共开设33门课程,教学总时数为2026学时+30周,并有10周的社会实践,总学分148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28学时,84学分,占总学分的56.8%;实践教学550学时+30周(另有10周社会实践),62学分,占总学分的41.9%;课外48学时,2学分,占总学分的1.3%。各类课程学分和教学课时比例如下: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1 通识课 10 35 23.6% 604+2周 24.5%
2 专业基础课 7 34 23.0% 574 21.9%
3 专业课 12 43 29.1% 688 26.2%
4 选修课 4 8 5.4% 160 6.1%
5 集中实践 8 5.4% 8周 6.1%
6 顶岗实习 20 13.5% 20周 15.2%
合 计 33 148 100% 2026+30周 100%
注:集中实践周按每周20学时计。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专业技术技能实践五个方面。各门课的课时、学分、开课学期及考核安排如下:(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见附表1)
(二)集中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见附表2)
(三)考试、机试、考查及实践考核安排
1.考试、机试、及考查科目表
学年度 学期 考 试 科 目 机 试 科 目 考 查 科 目
第一学年 一 道德与法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语文、高职英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机械制图
二 大学语文、模拟电子电路、机械设计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CAD 高职英语、大学体育、就业与创业、心理健康、高等数学
第二学年 三 数字电子电路、电机应用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大学体育、电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四 思想概论、高频电子电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大学体育、传感器技术、数控机床维修、PLC应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第三学年
五 就业与创业
信号与系统、数字视听设备、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电子产品检测与检修、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六 顶岗实习
2.实践考核科目1)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组织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焊工》、《电工》等机电行业的初、中、高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学生能获取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证书。考证成绩可作为相应课程的结业成绩。
2)推行国家英语、计算机以及普通话水平考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获取相应的合格证书。
3)基本技术技能训练、钳工综合实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要比照中级或高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采用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现场答辩等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上1)、2)项由学生根据相关课程结业先后选择参考时间;第3)项的各种实训及测试与相关课程教学同步进行。
3.考查科目
1)“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查:学校组织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各二级学院(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报告笔记和听报告的会场纪律,由辅导员记录情况给出成绩。
2)军事训练由学生处、武装部组织并给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