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总书记说发展教育三“以为”
机电工程学院
2011/5/17 8:51:06
认真学习了总书记三个“以……为……”的指示后,笔者感到深受教育。
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时代特点。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解决教育难题靠创新,推动教育发展靠改革。教育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目前,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战,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多,更加需要弘扬改革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更加需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实验;更加需要给予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理顺和健全体制机制。特别要加快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通过聚精会神地谋划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实施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增强教育活力,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和愿望。
教育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准确反映了人民的普遍期望。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公平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教育得到切实加强、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是,教育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就近入学、高考录取制度依然存在问题;学生家庭收入过低,造成受教育不公平;政府早已做出规定,应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学,但由于缺乏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仍在对农民工子女实行高收费等。为此,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谈起教育时强调:“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加明确了发展的中心任务。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数量国际无与伦比,教育规模体系世界最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0年的3.5年提高到2009年的9.5年,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诸如素质教育的实施仍然步履艰难;德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等。教育要实现“量到质变”、“由大到强”的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近年多次强调“巩固、发展、提高”是教育的中心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特别是教育质量与根据社会需要所确立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人才标准等密切相关。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要抓紧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抓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加快中国伟大的教育事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当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开创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